随着春夏之交气温持续攀升,您的餐桌是否经得起“舌尖上的考验”?此时高温高湿的环境正成为细菌的“天然培养皿”,各类致病菌进入繁殖活跃期,而享受美味的同时,潜藏的食品卫生安全风险更需格外警惕。
作为企业,食品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,这份食品卫生安全注意事项,请您务必收好——从食材源头到美味入口的每一道防线,我们共同守护。
食堂员工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,取得健康证明,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,佩戴口罩,保持个人卫生。有症状如咳嗽、发热、腹泻等不得上岗。
食品加工及用餐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,有防尘、防蝇、防鼠、防虫等设施。
食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,新鲜≠安全,安全的供应链同样重要,如实记录信息并保存凭证。

时间≠安全,食品保鲜需科学方法,防止食品变质带来的安全隐患。

食品原料、半成品与成品要分开存放,设施设备要标识清楚。生熟食品要分开,加工工具、容器等要有显著标识。
食品留样符合规范,容器专用密闭,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,每个品种按照标准留样。
餐具、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用后洗净、消毒,炊具、用具用后保持清洁。

细菌感染:米饭、蛋炒饭、冷荤凉菜、冷食类食品等容易因原料污染、交叉污染、储存不当等原因受到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,重点防范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及其肠毒素中毒、沙门氏菌感染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肠毒素中毒。预防措施:把好原料关,到资质合格的正规商场、超市或市场选购食材;把好加工关,需要加热的食材一定要烧熟煮透,生鲜食材一定要消毒清洗干净,制作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;把好冷藏关,一次制作的量不要过大,以24小时内吃完为佳,最长不要超过48小时,做好的成品要及时冷藏保存。
诺如病毒感染:因人员、器皿以及食物交叉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。预防措施:注意个人卫生,在制作、分发食物或餐具过程中注意卫生,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;做到生熟分开,熟食要完全煮熟。

有毒植物中毒:未烧熟煮透的菜豆引起的皂苷或胰蛋白酶抑制剂中毒;误食自采野菜、野生蘑菇等引起的中毒。预防措施:计算好从食物制作到进食的时间,全程时间不要过长,食物在脱离安全保护温度到进食不要超过2个小时;加强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,提高对有毒植物中毒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,尽量不采不吃不认识的野生植物。
项目部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,增强食品安全意识。
定期组织开展自查,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食品加工制作,保持加工场所整洁卫生,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对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。

一旦发生群体性食品卫生安全事件,应及时组织就医,及时报告,同时封存当餐所用原材料、留样食品、加工使用的容器和设备设施等,配合调查。
愿您享受安全的美食,
拥有健康的身体。